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天顺注册 > 最新动态 > 阴间权力的更替! 十殿阎王是如何形成的? 十殿阎王

阴间权力的更替! 十殿阎王是如何形成的? 十殿阎王
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4:16    点击次数:53
提到阴间、地府,大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十殿阎王,祂们统辖着幽冥世界,各司其职,共同维护着阴阳平衡。其形象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是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十殿阎王由外来神灵逐渐演化而来,大约历经900年的时间,完成了从单一个体变为十位神灵的过程,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广泛传播,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阴间神祇的代表,其形成过程体现了宗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,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死、善恶的思考与认知。 十殿阎王 今天要讲的就是十殿阎王的故事,祂们源自何处,又是怎么形成的,以及如何一步步取代华夏本土阴间之主...

提到阴间、地府,大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十殿阎王,祂们统辖着幽冥世界,各司其职,共同维护着阴阳平衡。其形象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是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十殿阎王由外来神灵逐渐演化而来,大约历经900年的时间,完成了从单一个体变为十位神灵的过程,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广泛传播,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阴间神祇的代表,其形成过程体现了宗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,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死、善恶的思考与认知。

十殿阎王

今天要讲的就是十殿阎王的故事,祂们源自何处,又是怎么形成的,以及如何一步步取代华夏本土阴间之主泰山府君的。本期是阴曹地府系列的第五个,如果你喜欢的话,希望能点个关注,您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。

1.起源与传入(先秦至南北朝)

十殿阎王最初来自于古印度神话中的阎摩,其也被称作阎罗王、阎摩罗、焰摩王等。据《梨俱吠陀》等文献记载,太阳神想娶娑罗纽为妻,但娑罗纽忍受不了太阳神刺眼的光芒,于是她创造了与她一模一样的复制品,在举行婚礼之际逃之夭夭,假新娘为太阳神生下了双胞胎兄妹阎摩和阎蜜,假新娘不是神,因此她的孩子只能是凡人。而凡人必死,阎摩成为第一个死亡的人类,他发现了通往冥界的道路,成为冥界主宰的“阎罗王”,指引亡者灵魂到达天界。此时的冥界与后世流传中凄惨渗人之景迥然不同,这里仙乐缭绕,景色宜人,苏摩酒、酥油、蜂蜜源源不断。阎摩并非专管审判罪鬼的威严阎王,而是慈眉善目的长者,亡灵不会因为生前的罪孽而受到惩处。先人们与阎摩一起,享用着世人四时供奉的各种祭品,永远摆脱了生老病死的痛苦。但在此后的岁月中,阎摩逐渐演变为相貌可怖的审判者,冥界也变为黑暗恐怖故事的地狱世界。

公元前5世纪,佛教诞生于古印度(现在的尼泊尔境内),并从印度教中吸取了地狱、业报、轮回还有阎摩等概念,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阴间地狱理论,将阎摩作为地狱之主,成为教导众生因果不虚、善恶有报的重要元素,其主要职责是对死者进行审判,判断其生前的善恶行为,并据此将灵魂送往六道(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)中的相应一道。

十殿阎王

大约在西汉末年,即公元元年前后,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,起初主要在社会上层阶级中流传,其影响范围极其有限,因此,阎摩虽然是地狱之主,但是威信不足,民众一时尚未接受。而在佛教广为传播之前,华夏本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、流传广泛的“泰山治鬼”的说法,泰山府君为阴间首领。

佛教为了传播,在翻译经文时,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传统道教术语,还依附彼时的黄老神仙方术,吸收了灵魂不死、鬼神崇拜等宗教观念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,也得以慢慢流传开来。

同样,借中土冥神“泰山府君”以宣扬佛教的“地狱”,“六道轮回”等观念,大批佛教典籍在翻译过程中多将泰山与地狱进行对接,与泰山府君的地位相似的阎罗王抓紧与本土“泰山治鬼”的信仰合流,不过在佛教初步兴起的南北朝时期,仍是以泰山府君作为阴间之主占主导地位,阎罗王依附于泰山府君而存在,只有少量的文献中提及阎罗王为地狱之主。

2.演变与形成(隋唐至五代)

直到隋唐之际,僧侣通过话本故事的方式,将隋朝大将韩擒虎与阎罗王结合,成为阎罗中土化的重要一步。

韩擒虎,本名韩擒豹,是隋朝初期的一位著名将领,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著称。其在帮助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,活捉了陈后主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韩擒虎在临终前,有邻家老妇人看见他的门前仪仗盛大,如同王宫一样,询问之下,有人回答是来迎接大王的,随后这些人和仪仗都忽然不见了。又有病重之人来到韩擒虎家中,声称要拜见阎罗王,韩擒虎的侍从想要打他,韩擒虎却制止了,表示自己生前做到上柱国,死后能做阎罗王已经很满足。不久后,韩擒虎便去世了。

可以看到这个故事中,阎罗不再是一个单独个体,而是一个神位,类似一个官职,这是佛教僧徒向中国民间信仰的一大妥协,让阎罗王拥有了“中国籍”,更加的世俗化了。

在纷扰不断的南北朝以及隋唐交替的两百年时间里,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得佛教的一些理念越来越受欢迎,比如此生受尽苦难,只要念诵佛经、为寺院捐献、庇护僧人,即可获得大功德,在地狱轮转中比他人更快转生,且下辈子有大概率生于华贵之家等。对现世的不满渐臻至巅峰之际,民众纷纷投身佛教,“阎罗王”及其冥界地狱说逐渐被当时广大的民众接受。

十殿阎王

这个时间段对佛教的传播可谓是“天时”,佛教逐渐兴盛,泰山府君逐渐让位于阎罗王,两者在佛教翻译的经文中开始出现了并列的现象,有了更多关于阎摩身份不同的描述。

云阎罗本为一人,及人死当堕地狱,阎罗现身为五使者而问言。是又有五阎罗之说。

《阎罗王五使者经》记载,阎罗本来是一个人,当人死后应堕入地狱时,阎罗王会现身化为五使者进行询问,所以又有五阎罗的说法。

阎罗王者,昔为毗沙国王。与维陀如生王战,不敌,遂立誓愿为地狱主。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,头有角耳,同立誓云:后当奉助。于是毗沙王为今阎罗王,十八大臣为今十八小王,百万之众则为阿傍鬼卒之属。

唐·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一二记载,阎罗王原为毗沙国王,因与维陀如生王交战而失败,于是立誓愿为地狱之主。他带领的十八位大臣和百万之众也一同立誓,表示将协助他管理地狱。因此,毗沙王后来成为了阎罗王,他的十八位大臣则成为了地狱中的十八位小王,而百万之众则成为了阿傍鬼卒等属众。

在佛经中又有阎罗为双王的说法,即兄妹二人阎摩与阎蜜共同为地狱的主宰,哥哥管理男魂,妹妹掌管女魂,因此合称“双王”。

到了晚唐五代时期(约9--10世纪),出现了有着关键作用的书籍《佛说十王经》,虽然其有多个版本,但都首次记载了十王的名号,十王根据版本不同,稍有差别,依次为:一殿秦广王,二殿初江王(楚江王),三殿宋帝王,四殿五官王,五殿阎罗王,六殿变成王(卞成王),七殿太山王(泰山王),八殿平正王(平政王或平等王),九殿都市王,十殿五道转轮王。有的版本将十王直接与佛与菩萨联系在一起,即十王为佛菩萨的化身,第一秦广王(不动明王) 、第二初江王宫(释迦如来)、第三宋帝王宫(文殊菩萨)、第四五官王宫(普贤菩萨)、第五阎摩王国(地藏菩萨)、第六变成王厅(弥勒菩萨)、第七太山王厅(药师如来)、第八平等王(观世音菩萨)、第九都市王厅(阿閦如来)、第十五道转轮王厅(阿弥陀佛)。

十殿阎王

《佛说十王经》记载了人死后到达地府后的历程(各版本之间略有差异),人死之后,中阴身在死后的第一个七天,即“头七”,前往秦广王处接受生前行为的审查,以及家属为其修斋功德的评估。二七(第二七):渡过奈河桥,遭遇翁婆二鬼的惩罚,随后被带至初江王处。 三七(第三七):被驱赶至第三殿宋帝王处,中阴身会感受冥途的幽长,并被恶猫、大蛇等所咬噬。 四七(第四七):进入第四殿五官王,秤量舍有业秤称量亡者的善恶,并由在勘录舍中的冥官和善恶童子将其生前行为记录在业簿上。 五七(第五七):进入第五殿阎摩王国,国中有檀拏幢,可以看到人间一切所作所为。善恶童子是和人一同诞生的“俱生神”,也称为左右双童,左记恶,右记善,共同向阎王禀奏。还有业镜,鉴照亡魂生前所行一切事迹。阎罗王对照业镜评判死者,让亡者看明生前善恶让其知罪。 六七(第六七):到达第六殿变成王处,如果家属为亡者修斋追荐、写经造像,就可以帮助亡魂脱离苦海,进入天堂。 七七(第七七):至第七殿太山王处,亡魂的中阴身回到阳世见亲属,交代写经造像等事宜。 百日:经过平等王殿。 死后一年:经过都市王殿。 死后三年:经过五道转轮王殿,完成审判,根据功德转入六道轮回。三年受审完毕,依据其修造功德转入六道投胎。

可以看到阎罗从单一形象化身成为十位阎王,自此,我们现在熟悉的阴间主要体系便成形了,后虽然细节上有所变化,但都是基于十王的架构之上。

3.深入人心(宋代至明清)

到了宋代,出现一本《玉历至宝钞》对十王信仰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其沿袭了唐代十王体系,汇集了民俗文化和佛道有关地狱的说法,还新增了望乡台、转劫所、枉死城、血污池等场所,添加了有关孟婆汤、黑白无常等颇具人情味的故事,也因此成为劝人向善的范本,在民间广为流传,也使得十王信仰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普及。

十殿阎王

其中记载十王名号与之前相差不大,不过是都市王与平等王换了一下位置,变为八殿都市王、九殿平等王,以及解释了第五殿阎罗王位置问题,阎罗王原本位居第一殿,但因对屈死的鬼魂深感怜悯,曾多次放还这些鬼魂至阳间,导致被降为第五殿。还详细描述了十王的地位与职能,第一殿位于大海沃燋石外,正西黄泉黑路,掌管生死簿,并根据生平善恶作出相应的判决。从第二殿到第八殿,分别掌管大海之底,正南、东南、正东、东北、正北、西北、正西、西南沃燋石下的一个大地狱及其附属的十六小地狱。第十殿位于幽冥的沃燋石外,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。殿前设有金银玉石和木板奈何等桥,共计六座。转轮王专门负责处理各殿解送来的鬼魂。

《玉历至宝钞》解决了佛教地狱主宰说上的混乱与矛盾,收录了道教地府的最高神酆都大帝,由酆都大帝来统辖冥界,立佛教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,在十王之上;最后置玉皇大帝于酆都大帝之上,让地狱附属于天界管辖,同时纳入了道教与民间神祇,统一了天界与地狱。至此,十王信仰已深入人心,有诸多典籍都有十王的相关描述,不过各种文献中十王名号略有不同,但差异不大,可能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编和加工。

道教也吸收了十王信仰衍生出十殿真君,由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为十方救苦天尊,分别化生为十殿真君,在明清时出现了更为详细的记载,并与九幽狱联系在一起。

道教十殿真君

在唐朝时期传入我国的摩尼教,在传播过程中也吸收了十王信仰,其在宋元时期的文献《冥福请佛文》中就有关于十王的记载,分别为第一殿秦广大明王、第二殿初江大明王、第三点宋帝大明王、第四殿五关大明王、第五殿阎罗大明王、第六殿变成大明王、第七殿泰山大明王、第八殿平政大明王、第九殿都市大明王、第十殿转轮大明王。

明清时期,十王信仰不仅在宗教场所得到体现,也已完全融入民众的生活,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,并且诞生出许多作品,在绘画、雕塑、戏曲、小说等艺术形式中都有所表现。

至此,十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成为了连接生者与亡魂、现世与彼岸的重要精神桥梁,共同编织出一幅既神秘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死后世界图景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关于生命、死亡、伦理与道德等深刻思考的集中体现。



上一篇:杨晨接受《足球报》采访,谈到了河南队成绩提升的真正原因,句句在理
下一篇:中国家门口对面俄罗斯犹太自治州, 面积比海南岛大, 犹太人却很少
TOP